点击此处---> 群内免费提供SAP练习系统(在群公告中)
加入QQ群:457200227(SAP S4 HANA技术交流) 群内免费提供SAP练习系统(在群公告中)
关于成本吸收的问题很多初学者都理解不了,SAP与Oracle成本模块都涉及到成本吸收的问题,所以秀才就在这里简单对比分析一下:
Oracle:
1.费用发生时:
Dr:资源吸收账户-工人工资-CCtr 实际发生额
Cr:应付职工薪酬 实际发生额
2.工单移动时:
Dr:生产成本-工人工资-Order 定额工时*资源小时费率
Cr:资源吸收账户-工人工资-CCtr 定额工时*资源小时费率
期末,账户资源吸收账户-工人工资,由于实际发生费用(借方)和吸收费用(贷方,从成本中心吸收到工单)二者口径的不同,造成账户借贷方差异,该差异按照投入产出比例在总账模块进行分摊。由于Oracle中的成本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,所以允许期末留有余额。
显然,Oracle中的成本吸收始终使用一个科目进行处理,借方发生额多少、贷方发生额多少、差异多少都很明了,这一点与SAP有一些差别。
SAP:
1.费用发生时:
Dr:400101生产成本-工人工资-CCtr 实际发生额
Dr:应付职工薪酬 实际发生额
2.工单确认时:
Dr:810001生产成本-工人工资-Order 活动类型相关的成本
Cr:8100001生产成本-工人工资-CCtr 活动类型相关的成本
其中:
400101:类型为1的初级成本要素
810001:类型为43的初级成本要素
活动相关的成本 = 定额工时*KP26计算的计划作业价格 或者 工单确认的实际工时*KSII计算的实际作业价格
期末,成本中心400101借方发生额与810001贷方发生额由于口径不同,所以二者之间可能会有差异产生,这个差异叫成本中心差异,由于SAP中的生产成本属于损益类科目,所以期末成本中心不能留有余额,这就需要借助一个生产成本-差异调整的次级成本要素将差异调整到资产类科目。不过如果工单确认时与活动相关的成本采用工单确认的实际工时*KSII计算的实际作业价格时,成本中心产生的差异很小。再就是SAP中使用了初级成本要素和次级成本要素的概念,这使得成本的追溯性不是很好,打个比方就是:费用从这个门(初级成本要素)进来,从那个门(次级成本要素)出去,门多了就让人糊涂了,不像Oracle:进来出去就使用一个门(叫资源吸收账户),所以相对SAP要好理解一些,不过Oracle产生的差异相对是比较大的,因为它没有提供作业(Oracle叫资源Resources)实际价格的计算功能。
还有一点,对于Oracle,前面提到的两笔会计分类都是实实在在存在于GL模块的,但是对于SAP而言,第二笔会计分录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,秀才只是为了便于让大家理解所以就造了点假,罪过了!